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資料來源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英語: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是海峽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四條所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
2011年3月,兩岸的經貿業務主管部門展開服務貿易磋商並達成共識。2012年8月9日兩岸兩會第八次高層會談,雙方同意在達成關於服務貿易協議文本和市場開放項目的共識後,簽署協議。2013年6月21日,兩岸兩會在中國大陸上海市舉行第九次高層會談並簽署該協議,也向外界公布了開放清單

協議背景及內容
為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2010年6月29號兩岸兩會簽署歷史性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依ECFA第4條「服務貿易」規定,臺灣與大陸同意在服務貿易早期收穫基礎上,於ECFA生效後六個月內就服務貿易協議展開磋商。為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和保障兩岸雙方服務提供者的權益,擴大業者交流合作和市場規模,並減少限制性措施,兩岸兩會於2013年6月21日簽署完成服貿協議。
台灣公聽會

一共20場公聽會,如下:
2013年7月30日,時任內政委員會委員的立委江啟臣,舉行2場公聽會。
2013年8月1日,時任內政委員會委員的立委江啟臣,加開2場公聽會。
2013年8月5日至2014年3月10日間,國民黨立委張慶忠,舉行8場公聽會。
2013年8月5日至2014年3月10日間,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舉行8場公聽會。
總共20場公聽會,已舉辦完畢。
台灣民意調查

2014年2月25日,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日前民調顯示,超過60%民眾希望盡早通過服貿協議,反對有20%。
2014年3月,台灣指標民調電話訪問調查:
對於支不支持政府與大陸簽訂服貿協議,有32.8%偏向支持,44.5%偏向不支持。
對於立法院直接對協議全文表決或者逐條審查,10.2%傾向直接表決協議,73.7%傾向逐條審查。
對於目前協議內容若直接通過,對台灣經濟發展利弊,32.7%認為利大於弊,35.8%認為弊大於利,4.9%認為利弊各半。
對於目前協議內容若直接通過,對台灣國家安全與主權利弊,21.2%認為利大於弊,50.0%認為弊大於利,3.3%認為利弊各半。
該次調查基本資訊:由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在2014年3月10日-11日進行,以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人員電話訪問,完訪1007位居住在台澎金馬、年滿20歲的民眾,在95%信賴水準時抽樣誤差±3.1%。[1]

支持論述彙整
臺灣有政界和民間商業人士對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持正面看法。他們主張,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對臺灣實則有利,因中國大陸開放給臺灣的產業項目均高於世界貿易組織協議的開放程度,並且允許中國大陸的企業與企業主來台,有助於增加臺灣的就業機會、改善臺灣勞工的勞動條件、處境以及待遇,增加臺灣服務業的良性競爭。而允許臺灣企業登陸部署中國大陸的服務產業,則打開自由貿易的機會之窗。[來源請求]
行政院長江宜樺於2014年2月25日在立法院答詢時,他說,服貿對各種產業有各種影響,但他敢百分之百保證,絕對不是只對有錢人、銀行家有利,而是對各行各業都有利。江宜樺表示,服貿可創造商機,是擴大市場重要的關鍵,這是向中國大陸拓展我國商業的好時機,民眾絕對不要相信誤導的傳言[2]。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大衛評估,台灣電子商務、資訊業、線上遊戲業、金融業、環保業、物流及運輸業等產業可望受惠[3]。
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認為,政策開放一定是利多於弊,而日本過去作法封閉,台灣不應該步上日本的後塵,而要開放一點,「不要怕這怕那,一起把餅做大。[4]」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於2013年07月29日表示:「台灣若用保護思維作考量,以全球過去案例,一定是輸家,他認為即使像美國與其他國家企業都有保護,但結果仍是輸,顯示受保護最終會是輸家,唯有透過競爭才能進步。」[5]。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於2014年3月20日重申:「台灣經濟若要發展,服貿協議是必要的,畢竟台灣很小,不能將能量限制在國內。對於學生的抗爭行為,施振榮強調,民主政治需要多溝通,但不可滿足所有人的意見,少數人有時必須支持多數共識,否則台灣社會就不能往前走[6]。」
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出席郝柏村的新書發表會時說,念經濟學的他對協議簽署非常興奮,沒想到國內報導幾乎一面倒反對,「我簡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怎麼會是一個開放、民主、自由與有信心的台灣怕跟人家競爭?」高希均說,他作為出版業者當然充滿了自信,同時他反對政府保護沒有效率的產業[7]。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說,台灣服務業優勢明顯,中國大陸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市場。他認為,服貿協議對台灣「利絶對大於弊」,除有助台商佈局外,也可以增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是雙贏策略[8]。他並在7月23日指出,「兩岸服貿協 議是大紅包,應該放鞭炮慶祝,不知道台灣在鬧什麼」。他認為,台灣市場、內需很小,製造與服務業都應該外銷出去。台灣過去以製造業為外銷導向,未來則是要 加強服務業轉型[9]。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監事會召集人王應傑在7月26日表示,服務貿易協議是經濟利益,根本沒有政治利益,經過政治人物的渲染變成「賣台協議」,不公平,他強調,台灣許多生活所需產品都是國外進口,經濟不能原地踏步,必須逐步與主要貿易國簽定自由經濟協議。
2014年3月21日,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楊信今天說,服貿應該通過,但老百姓對服貿不清楚,政府宜用簡單方式讓大家了解,演變到目前情況很糟糕。[10]
2014年3月19日,由於反服貿的學生持續占據議場,工商團體巨頭齊聲重申挺服貿。工總祕書長蔡練生強調,儘速完成服貿立法程序,等於補上ECFA一塊重要拼圖,他國才會有信心與台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則強調協議早日通過,台灣經濟才能有更大發展機會;電電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也重炮抨擊,強調製造業不認同杯葛作法,且服務貿易不過,也會影響貨品貿易[11]。
反對論述彙整
臺灣政壇與民間的質疑如下:第一,兩岸市場規模差距極大,且政治體制有別,此協議可能嚴重衝擊,甚至引入帶有政治企圖的中國大陸企業攻佔臺灣服務業(特別是資本額較小的美容美髮業、倉儲、汽車租賃與汽車維修、印刷出版、餐飲、洗衣、旅遊等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12],但馬英九政府從協議溝通、談判到簽署,始終未適當公開訊息,納入臺灣民間以及產業界的討論意見,而採「先簽後公布」的形式。第二,此協議可能造成中國大陸管理人員藉此協議合法來台工作與居留,時間可超過世界貿易組織待遇(無限期展延)。合法來台居留的中國大陸管理人員無需負擔公民義務即可享有各項公共服務與基礎建設,特別是不經6個月等待期即可加保的超國民全民健保:專業人士及其眷屬可在來台長期居留期間,即可享有第六類健保每月500元之健保補助。[來源請求]此外,他們為移居臺灣所作的投資,於臺灣累積經濟資本、提昇服務業技術方面,貢獻不大,卻可能為臺灣帶來巨大的社會成本以及政治、主權方面的衝擊。[13]
馬英九政府國策顧問、臺灣印刷出版產業人士郝明義,於協議簽署前首先公開發文反對[14][15][16][17]。
中藥商會聯合會理事長朱溥霖在7月5日舉行的台南市永康中藥商藥材研討會上對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表示,台灣業者小資本單打獨鬥,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後,不是良性競爭,而是不對等的競爭,會對台灣造成嚴重產業連鎖效應。江宜樺回應,中藥製造和零售等產業不會開放,對台灣中藥界衝擊有限,希望業者對政府有信心[18]。
國際物流報關業者於7月27日晚間舉行的「反黑箱協議 要生存權利」全民大會中分別表示,政府一旦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國際物流報關業,將使本土業者無法生存。長照業者表示,政府開放小型長照業,中國的低價策略將犧牲品質[19]。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於2013年7月3日在媒體上撰文,指服務業涉及層面過廣,且小本經營服務業者眾、家數多,影響巨大,在談判之前必須多方溝通、各行業深入分析,仔細評估開放後整個服務業的得與失,對受傷害的業者同時提供必要的輔導補償配套措施。但臺灣在商品貿易談判進行之中,先談服務業貿易,操之過急。殷乃平認為縱使部分特定服務業有急迫性需求,似乎也可切割先行,將困難度大的一般服務業留到最後。由於缺乏完整全面的經濟評估報告,甚至以服務業包含項目太多,未召開各產業公聽會,更未與各同業公會的洽詢和回應,自然引起軒然大波[20]。
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認為,雙方談判結果嚴重不對等,中國基於其國家發展需要及對台政治戰略,談判具強烈目的性。如中方需要台灣人才、技術的產業(例如醫院),即開放台灣獨資進入;不需要或台灣較有競爭力的產業,則設下重重投資限制。台灣方面,不僅弱勢民生產業被要求對中開放,且攸關台灣民主自由和個人隱私的產業(例如電信服務、廣告業),以及有國家安全疑慮的產業(如快遞運送、海陸空交通運輸、地質探勘)也必須開放;在雙方都開放的項目上,中國以開放模式的差異充分享受談判成果。
部分學者(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陳弱水、台灣大學法學院院長謝銘洋、台灣大學社科院院長林惠玲、台灣大學社科院副院長王麗容、台灣大學社會系主任柯志哲、台灣大學社工系主任鄭麗珍、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台灣大學新聞所所長洪貞玲、台灣大學新聞所教授張錦華、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客座教授李明瑱、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李丁讚、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認為先談判服務業貿易操之過急。他們聯合文化界人士於7月29日公開發表聲明與「實踐民主審議、誠實評估衝擊、重啟服貿談判」的連署活動,表示雖不反對自由貿易,但認為不應由政府在「未充分徵詢民間意見」、「未進行衝擊評估調查」、「未使事先讓國會參與監督」的黑箱作業下進行。聲明強調,政府應虛心傾聽,而非一方面進行官方的制式宣傳,一方面將公民社會反對質疑的聲音標籤化。該聲明之具體訴求包括:立法院就開放的每個產業,個別依法定程序召開公聽會。行政院綜合公聽會意見,提出產業衝擊評估報告、社會衝擊評估報告及國安衝擊評估報告前,立法院不得進行實質審查與表決。行政部門應依立法院逐條逐項之修改結論,重啟談判。
東吳大學教授郭振鶴指出,「一般服務業是偏向勞力密集,金融業是偏向資本密集,應以獨立協議或合併方式來處理。現在統統夾帶在一起,會讓人有圖利特定企業或走向政治統一的疑慮。[21]」
《蘋果日報》認為,雖然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視之為加強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但是甫一簽訂即激起臺灣在野黨糾集一些民眾抗議的極大爭議,其主要爭議點在於 馬英九政府控制的國會多數拒將服貿協議交由國會實質審查,由於試圖規避國會監督,但卻又希望有國會為其政策背書,不願以行政命令方式通過,引發社會極大不安與騷動。[22]。

 

By admin